和夏牛牛聊天時,不知不覺的囉嗦了起來。在她的慫恿之下,我把這篇內容重新整理一下:
和我熟悉的幾位,都知道我是頭腦不太笨,書卻讀不好的
大學中輟生。我常常會四處去問大學生讀什麼科系,然後冒出一句:「你讀那個幹麻?」哇咧,自己讀不好,就見不得人好喔?事實上並不是。我的問題真的就是在質詢他為何而讀、是否知道自己為了什麼在讀?我高中畢業之後的路坎坎苛苛、跌跌撞撞。但是我在一群好友的幫助之下,花了五年時間,慢慢的重新走回「正途」。
什麼是正途?什麼是歧途?
我先不為這個下定義。但是我很確定一件事:大學之路,是主流路線,但多半
不是你的路線。我只是想把我叛離主流路線之後所看到的東西,給越多人知道越好。告訴他們要退後一步,看看自己在做什麼,思考為什麼自己現在在讀大學。
有些人真的讀書讀的很辛苦,不但沒有樂趣,讀完也無法就業。因為哲學難以賺錢、化學不好找工作、數學不知到要找什麼工作等等。我不是說這些科系沒用,我所質疑的,是去讀這些科系的人,是否計劃把這個科系所學的知識,看成是自己未來事業的必備技能?如果未來的事業不需要這個技能,那為何要讀?為了興趣而讀?還是為了什麼更宏大的計劃?
如果退一步,離開身為學生的角度來想,就會發現很多父母沒有盡到責任,把路線的決擇下放,而是幫妳們選了一條「比較不會錯」的路線。你是否有想過?似乎一切的事,只要讀完大學自然就會上軌道?真的是這樣嗎?
難道只要懷孕了就會當媽媽?只要生了小孩就知道怎麼教?
事實上這些都是錯的,沒懷孕也可以學怎麼當媽媽,沒生小孩也可以學怎麼帶小孩。照推下去,當然沒畢業也可以考慮找什麼工作。等到畢業再想,並不會因此就比沒畢業時想的更透徹。只要沒想過,一切就是從零開始,自然也就等於把自己成長的機會給壓抑住了。
讀大學,是為了求知?如果真的很渴望理解亞理斯多德、很想知道人體解剖學、很想學習心理學,我相信就算在上班,你也會給自己謄出時間來進修。你並不需要為了知道這些事而讀大學。
多數人的一生,都花費在事業上。那麼,
比起關心這學期的成績,你是不是該更關心自己的事業?你想做什麼?
「
我不知道。畢業了之後我會多做幾件事,多去試試不同的東西。」很多人會這樣說,但我希望大家能一起想一想:「這句話錯在哪裡?」
是的,你不需要畢業就能多做幾件事,就能多去試試不同的東西。不畢業就拿不到工作嗎?這不可能。如果你真的想做的那一件事沒有大學學位就得不到,那恭喜你,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你正在走一條非常成功的路線。我為你感到非常驕傲,我甚至羨慕你。
但你不是。如果你連自己想做的事都不知道,你有什麼理由能夠說服自己,四年後再去想這件事,事情就會有解決之道?以大學生的頭腦,
你知道自己在騙自己。你想做的事,很有可能不用大學學歷、很有可能不只要大學學歷、更很有可能永遠跟你現在要拿的學位八竿子打不著。
停!
我們來做一個數學,很簡單的數學,不會數到四以後的數字。
「
我讀了三年的心理學,再一年就讀完了。不讀完很可惜,如果現在轉系我會浪費三年。」這句話有問題!你的人生真的浪費了三年嗎?事實上,如果你真的讀完了再思考未來,那麼你浪費了四年,如果你現在就休學出去工作、找父母談未來,那麼你事實上只浪費了三年:
你賺了一年!反正你讀這東西註定不知道自己以後能幹麻,你何必死抓著那可能無用的文憑呢?誰來還你多浪費的那一年呀?休學,只是暫停。你可以回到學校再把學歷讀完呀!不過,等你確定你要當心理醫師再說嘛~
讀三年放棄,我卻說你賺了一年?好奇怪的邏輯!
事實上我是很樂觀的人,我對於不屬於我的東西不會有非份之想,對於我已經失去的東西不會去怨嘆。所以我會用很不一樣的角度來看這件事:那三年我本來就不知道自己在幹麻。就算硬著把第四年讀完,我也不會因此就拿回這三年...因為我可能永遠都不會去當心理學家。因此我現在選擇暫停,對我來說是救了我自己一年。
你真的會因為好不容易讀完了大學,就會去當心理學家?去當哲學家?生物學家?這個世界,人口過盛。有太多比你優秀的人,熱愛著他的工作。你只是因為讀完了大學,為了混口飯吃,而去做這行?你去搶這不屬於你的飯碗,註定要輸在起跑點上。
你註定會在不遠的未來辭去工作,尋找你國小時寫的第一篇作文「我的志願」。
「
幹!我想做的事要大學文憑!幹!不是我現在拿的這張文憑!」
.........
回去再讀四年時,你會很渴望當年在第三年時休學,至少你因此賺了一年回來。
來找我聊聊,我會把所有的經驗都給你。